2015-07-25 祝福江蕙 藝文界嘆:還能找到這種共鳴?

2015-07-25 祝福江蕙 藝文界嘆:還能找到這種共鳴?

文章悠然自得 » 週六 7月 25, 2015 4:58 pm

祝福江蕙 藝文界嘆:還能找到這種共鳴?
2015-07-25 14:52:21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鄭語謙/台北報導

“從十歲開始唱歌到現在,唱了一輩子的歌,感謝上天給我這個天賦,也謝謝大家喜歡聽我唱歌...”怕高的江蕙,在2013年演唱會上努力克服恐懼,完美演出。
分享江蕙封麥演唱會搶票,變成全民運動;作家劉克襄看過三場江蕙的演唱會,他說,江蕙的歌曲不論質量還是情境,都有著鮮明的突破,且具有時代的意義,很憂心以後台灣進入一個無聲時代,再也找不到這種共鳴;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則表示,江蕙的表演比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演出都還精采。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分析,江蕙的台語歌、苦學成功的成長故事,以及事事求完美的精神,都象徵台灣人在經濟起飛年代苦學成功的典範,才能緊緊的牽動30歲到70歲,跨越族群的歌迷的心。

鈕則勳表示,江蕙唱的是台灣的母語─台語,讓不僅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即便是移居的外省族群、原住民,都能理解、接受,就像全國電子那句紅透的廣告台詞「揪甘心」,擁有廣大情感理解基礎,跨越了閩客外省原住民各族群。

尤其她唱紅的「酒後心聲」、「家後」等歌曲歌詞,就像你我隨時都會上演的故事和情緒,歌詞寫出很多人的心情寫照,能和聽眾產生極大程度的共鳴,且極具療癒效果;她從社會底層唱起,終於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就像是台灣經濟起飛的70年代白手起家成功典範,也是台灣人苦拼奮鬥的生活寫照事。

劉克襄表示,1983到2000年這段時間,剛好是閩南語歌曲創作最豐沛多樣的年代,江蕙剛好就是這個時代的代表;江蕙剛出道時唱「惜別的海岸」,還有著閩南語歌曲苦情的味道,但之後的專輯,歌曲的情境轉換都有明顯的突破,已到達閩南語歌曲的另一個層次。

江蕙的感染力不分國界,多年前來台尋找失蹤兒子的紐西蘭父親費爾,聽江蕙的歌聲療癒喪子之痛,劉克襄曾陪著費爾到小巨蛋聽演唱會;劉克襄說,江蕙的歌曲讓許多人發現,閩南語歌曲原來如此典雅,演唱會的環境或許無法完全凸顯江蕙的美妙歌聲,但參與這樣儀式卻非常重要。

劉克襄也指出,江蕙的歌唱生涯正好是台灣從農業過度到城市,歌聲有著渾厚、清晰的滄桑,要找到像她這樣可以引發共鳴的聲音,恐怕很困難。

李永豐觀察,江蕙的歌迷遍及老中青三代,她的歌聲撫慰人心,也給人精神上的鼓舞。他最喜歡江蕙的「一顆紅蛋」,歌聲裡充滿溫暖,這種人與人之間用歌聲來溝通,是其他歌手沒有辦法達到的境界。
早注定 誰是我真命
風吹過 令我清醒
凡事能灑脫 就含著笑肯定
無其餘途徑
悠然自得
始終愛即興...
頭像
悠然自得
厚話大師
厚話大師
 
文章: 844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9, 2011 12:50 am
來自: 上海

回到 2015年新聞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