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旅途中的遊覽車上,大家愉快的唱著卡拉ok,我聽到有幾位年紀大的遊客唱著日本歌,雖然車裡走動的音響不是很好,偶而麥克風還會發出噪音,但還是增添了旅途中不少的娛樂效果,我為了應朋友的要求,也硬著頭皮唱了我難的會唱的幾首歌的其中一首「柔」,為美空雲雀原唱的,在這種場面上,不管主唱的人是男女老幼,也不論唱好或唱壞,大家都會給予熱烈鼓勵的掌聲,朋友說日本歌他們聽不懂,叫我下一首一定要唱台語或國語歌。
這時遊覽車駛入了一片一片的田野中,暖陽照射之下,遊覽車沿著一條土石路前進,我看到一位戴斗笠、赤著腳的中年農人正揚著藤鞭打在一隻狀碩的黃牛背上,一面「帶移!」的吆喝著,在盡力的催牛拉犁前進,田土就逐漸整列的被犁刀翻過來了,另有一位農婦就跟在後面,用木棒把被翻起來未散裂的土團打散,我就點了一首江蕙收集在一集台灣民謠風裡唱過的「農村曲」,是一首傳統流行的台語老歌,幾分鐘後我唱出了: 透早就出門 天色漸漸光 受苦無人問 行到田中央 行到田中央 為著顧三當 顧三當 不驚田水冷酸酸 炎炎赤日頭 悽慘日中鬥 有時踏水車 有時著搔草 希望好日後 每日巡田頭 巡田頭 不驚嘴乾汗那流 日頭若落山 工作者有散 我唱玩後得到不少人的鼓掌聲,但朋友中卻有人挖苦著我:「怎麼女調你也能把它唱完,而且不難聽的啊?」 我才想起那是以江蕙的女調播出音樂的,我只好無奈的苦笑一下,怪只怪那時我一時緊張沒請遊覽車上的服務人員轉男調,但既然已唱完了,大部份的人也能接受,我只有自己安慰的把心情裝愉快一些,我覺得只要聽過江蕙唱的歌,似乎不管男女老幼唱錯自己原本的聲調,都還能愉快的唱完呢:::。那也就是江蕙的歌曲會受到許多人喜歡欣賞的原因啊。不久,遊覽車停在一處種滿油麻菜花的田邊,領隊的大聲說:「請大家下去欣賞油麻菜花田,二十五分鐘後上車。」我下車以後覺得,冷風不停的從附近收成後種滿了油麻菜花和一些蔬菜的田野中吹了過來,不久,我聽到「剝剝剝:::」,不斷的翻土聲音悅耳的傳過來,就走到另一處正在犁土的田邊聽著,我看到一位戴斗笠、赤著腳的中年農人正揚著藤鞭打在一隻狀碩的黃牛背上,一面「帶移!」的吆喝著,在盡力的催牛拉犁前進,田土就逐漸整列的被犁刀翻過來了,另有一位農婦就跟在後面,用木棒把被翻起來未散裂的土團打散。 我也看到隔著一區田的地方,也有一個戴斗笠綁著紅色草花圖樣頭巾的農家女,正在踏著水車,「沙、沙、沙、:::。」木板製造的水車葉片正在趕著溝水進入乾旱的田裡而發出了聲音,那是因為再分支的溝水流到那邊已變少了,只好用水車的吸力,把溝水比較豐沛的引到田裡面,我看到她細嫩的面部似乎也呈現紅潤,有點喘息的姿態。 回遊覽車的路途中,「沙、沙、沙、:::。」水車轉動的聲音,還在我心裡響著,那是一種勤能補拙的勞苦聲音,但那種是充滿清澈也使人覺得欣悅感動的天籟的美妙聲音啊:::。更能撫慰著農人疲累的身心,也是很具有台灣農人精神的寫照啊。我又想起江蕙唱的台灣傳統的民謠「農村曲」,那種使我深刻的回想起小時候住在鄉下時,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常常看到農人們不辭辛勞的耕作,使我現在覺得感動萬分:::。 我以前也聽過江蕙唱的「農村曲」,配樂以農村鄉土愉悅輕快曲調為主,而在「農村曲」裡每一句歌詞,那在台語的意思,都充滿著親切、鼓勵、關心的語氣的心理層面的透露意象啊。不管男女任何年齡層、知識層,都能被江蕙溫柔細膩的歌聲和音調感動,好像處在農人耕作的現場,親自體會到農人工作的辛苦,更能知道稻米得來的實在很不容易,不能隨便的浪費啊。那種不管酷熱或寒冷的天氣,只要季節一到,農人總是頭戴斗笠,手牽著犁具在田裡努力翻土,然後引田水進去把田土攪成泥濘狀後,再準備種植秧苗的一些動人景象,江蕙都能很細膩的唱出來啊。 |
|